学术之星 | 何吓俤:做最好的自己,让青春无悔!
何吓俤,男,中共党员,复旦大学2017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入选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复旦大学“学术之星”(特等奖)称号,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014年-2016年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2014年-2016年连续三年获得复旦大学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一等奖学金。共同第一作者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Cell》发表,发现了代谢酶IDH1突变导致肿瘤的全新机制。第一作者论文发现超过20种全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该论文被评审认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近十年来见到的最深刻的研究”“将对细胞调控,特别是氨基酸感知和信号通路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
如果说本科阶段多是无畏与稚嫩,那么研究生阶段则让他们更快地学会成熟与思考,尽管这个过程被他们自黑为“研究僧的修炼”。默默地做实验,默默地在C312自己的小角落里看文献、思考课题。在走廊里看到有人走过了腼腆一笑,然后赶紧顺着墙边溜过去,留给别人几乎一整个走廊的宽度。这也像他的为人一样,从没见过他因为什么事情跟别人红过脸生过气,心底无私天地宽,像可爱的孩子一般。从实习的第一天至今,何吓俤就一直兢兢业业,每天很早到实验室,深夜才回去,是实验室走得最晚的几个人之一。
有高手贴切的形容他做实验像一把“冲锋枪”,突入重围,所向披靡。也有形容他为一名“消防员”,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他自己也常说:“一名好的篮球运动员,在保证自己得到上双得分的同时,也要能帮助别人,完成上双的助攻。”所以这五年来,他参与了不少课题,阅读了大量文献,有了很多data。
最初他跟着李丰师兄学习,在完善技术的过程中他拓展出自己的课题,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习惯经常搜索最新的文献。在有了重要进展的时候,突然发现与他的假设完全相符的一篇文章刚刚发表,虽然很沮丧,但也说明了何吓俤的科研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而且他收获了“科学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宝贵经验。从此以后,他在科研上更是争分多秒,尽管工作量很大,他从不叫苦叫累。
去年他与李丰师兄合作的文章在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Cell》上发表,发现了代谢酶IDH1突变导致肿瘤的全新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之后被美国癌症协会旗下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Cancer Discovery》专文介绍,认为该研究成果提供了调控代谢物治疗肿瘤的新可能。
在该论文正在投稿的同时,何吓俤并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而是已经开始了新的课题的研究。新课题原创性强,难度大,在刚拿到该课题的时候,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兢兢业业、严谨认真地完成赵老师交代的任务。在解决课题中最大的困难:寻找翻译后修饰的转移酶的过程当中,他寻找了半年都没有成功。这时他的导师赵世民教授和他说:“不要害怕失败,要勇于尝试,科研学术本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和尝试中凝练而成的!”带着这句话,他不断反思:“失败的后果是什么?我能否承担?如果能不计后果,那我还在畏惧什么?”
就这样,他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尝试,在最后看到质谱老师返回的寻找修饰转移酶的结果的时候,已是深夜11点左右,在观察到加了酶之后,明显产生了修饰的质谱峰的时,他欣喜若狂,也不顾及已是深夜,当即给赵老师打电话说:“赵老师,我们成功了!我把它修饰上去了!”两人都欢欣鼓舞,热泪盈眶,“真的太好了!”这一刻,半年多来的辛苦和努力,仿佛都得到了满足。最后何吓俤通过生化与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在世界上首次鉴定到了超过20种全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并找到了这些修饰的转移酶和去修饰酶,以及阐明了其中一些修饰的生理意义。
该论文目前正在投稿当中,被评审认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近年来读过的最深刻的研究”“将对细胞调控,特别是氨基酸感知和信号通路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研究生就是如此可爱又迷人的一个人生阶段,它所带来的成就感,是其他东西所无法比拟的,它也会带给我们无限的途径,去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科研和工作上,认真的努力换来了所有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2017年5月,何吓俤同学入选了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了复旦大学“学术之星”(特等奖)称号,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014-2016年连续三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2014年初,经过近半年的严格考核和认真评审,何吓俤同学从一百多名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中脱颖而出,入选复旦大学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研究生(共6人入选),并于2014-2016年连续三年获得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一等奖学金资助(每年共3人获得)。毕业之后,何吓俤进入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继续自己的科研生涯。
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坚韧的勤奋。我们总是感叹别人的成功却不知其背后的辛酸。研究生期间是人生中最有创造力的时光,与其在时光流逝中感叹,不如坚定信念,奋力拼搏!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科研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着他去探索。未来的何吓俤会怎样,相信他也不知道,但是相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会含笑收获!
更多精彩请点击观看听说这部片子在毕业典礼上引起全场多次笑声
猜你想看:
毕业纪念品揭秘 | 5.27米的《复旦笺谱》,是我对你最深沉的爱
超强回顾 | 复旦大学2017年研究生毕业典礼那些不能错过的瞬间